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理论和方法,在社会课堂中学真知、增见识、长本领,学校各二级学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烈火燃青春,助力乡村振兴有担当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心连心”民族团结实践团在酉阳县铜鼓镇清泉村,通过开展党建结对、乡村振兴调研、关心关爱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共建劳动教育基地等活动,将社会实践与个人成长相结合,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能吃苦、敢担当、有理想、肯奋斗的精神风貌;“青春向党,强国有我”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深入老党员家中,聆听“五老故事”,追忆峥嵘岁月,重温革命足迹;走进革命先烈赵世炎故里,沉浸式学习革命者的生平事迹,追寻伟人足迹,赓续革命精神;实践团还开展了家电义务维修以及“烈火燃青春,才艺亮乡村”“‘河’我一起,守护母亲河”“劳动实践在田园,助农掰玉体验深”等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用责任担当助力乡村振兴。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徒步行走2万步,引航铸魂“行走红色重庆”
车辆工程学院组建了“引航铸魂”党史宣讲团,围绕“走读重庆”“发现重庆”“表达重庆”“奉献重庆”四个层面,通过行走、探索、学习、服务的形式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大学生深入了解重庆红色文化。全体实践队成员每日在骄阳烈日下,徒步行走2万步,在杨闇公烈士铜像、“三三一”惨案纪念地等10余个红色遗址,近距离触摸历史、感知红色精神;与大溪沟街道人和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同开展“讲述党史故事,争当青年先锋”红色之声进社区活动,同学们用简洁朴实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来自社区的20余名小学生讲述杨闇公同志的生平故事;学院师生化身红色宣讲员,在中法学校旧址、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周公馆等地,策划了微党课——《走读红色重庆》,拍摄了《吹响革命号角》《缅怀革命先烈》《追忆风云岁月》等微党课,通过展现一处处旧址遗迹、一件件革命文物、一个个鲜活故事,让更多人了解重庆红色文化,传播重庆革命文化;学院还开展了“红心点亮民心,匠心服务群众”汽车义诊服务,为广大社区群众提供添加玻璃水、检查空调滤芯、检查轮胎、检查机油是否达标等7项汽车维修和保养服务,获得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车辆工程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探寻非遗技艺,传承工匠精神
电子与物联网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石榴籽民族团结实践团走进黔江区濯水镇三门村石鸡坨土陶制作工坊,开展了“非遗技艺代代传,千年土陶换新机”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一来到石鸡坨土陶制作工坊,一股烧窑的味道扑鼻而来,跟随着土陶的气息,一座小院映入眼帘,各种形状的土陶制品摆满小院,琳琅满目。石鸡坨土陶制作技艺传承人、民间艺术大师刘沛良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石鸡坨土陶的制作过程,并带领同学们体验揉泥、拉坯等制作技艺。同学们纷纷表示,从土陶大师身上学到了如何真正做到怀匠心、践匠行、做匠人,新时代青年不仅要保护好非遗技艺,更要深入挖掘、传承、创新和利用好非遗资源,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让非遗在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

电子与物联网工程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供稿: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车辆工程学院
电子与物联网工程学院
编辑: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