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乡村振兴】强基固本促循环 职教赋能乡村振兴开新局谋新篇——重庆工业职院赴酉阳花田乡等对口帮扶乡镇开展深度调研

点击数量:时间:2021-06-11

根据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要求,在市委办公厅帮扶集团的具体指导下,全力对口帮扶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开展服务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学校组织调研团于6月8日到9日,由党委副书记徐益带队,前往酉阳县对口帮扶乡镇深入开展考察调研。

  

跟随敏尔书记调研路线

喜看扶贫攻坚硕果盈枝

“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你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这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词助推和见证了酉阳的声名远播。素有“渝东南门户、湘黔咽喉”之称的酉阳县,是重庆市幅员面积最大的区县,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下辖桃花源、钟多2个街道,龙潭、麻旺等19个建制镇和可大、毛坝、花田等18个乡,278个行政村(含8个社区)。其中,花田乡是市委书记陈敏尔定点联系的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在脱贫攻坚战中,该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标脱贫、3个贫困村全部销号出列。

6月8日,学校调研团跟随敏尔书记足迹,依次考察调研了花田乡何家岩村、桃花源街道等地,了解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地处武陵山腹地的花田梯田与青山绿水及劳作的村民相映生辉,构成一幅美好的田园牧歌图。目前正大力发展有机贡米、生态茶叶、特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已建成有机贡米核心基地5000亩,发展标准化茶叶基地7000余亩,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初见成效当地人传唱“桃源深处是花田”,而我们则坚信,只有人人圆了致富梦,中国大地才无处不是“桃花源”。

  

点帮扶工作扎实开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是核心,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人才振兴是基础。酉阳县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敏尔书记关于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指示精神,统筹推进“四件大事”,聚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驻点帮扶干部有效发挥“四个作用”,即发挥组织作用不指挥,发挥指导作用不主导,发挥协调作用不代替,发挥监督作用不干预;落实好“五员”要求——当好村情民意的调研员,方针政策的宣讲员,上下联络的信息员,工作落实的监督员,乡村发展的服务员;切实做到帮思想出观念,帮市场扶产业,帮技术扶人才,帮改革扶集体,帮文明扶新风,帮基础扶生态,帮党建扶智力等“七个帮扶”。

除了对口帮扶花田乡,学校遴选推荐出的三名优秀干部,分别被派驻酉阳县板溪镇山羊村、铜鼓镇清泉村、楠木乡红庄村担任第一书记,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第一书记们重任在肩,到岗后迅速融入当地,理清工作思路,围绕帮助所在村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开展技能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等方面开展工作。—乡镇-县三级联动,各级各类驻点干部加强互联互通,以政治引领促进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同时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进取精神,树立干部队伍良好形象,一步步取得对口帮扶工作的实质性突破。

 

打造对口帮扶的职教样本

铺就振兴路上最强快车道

学校作为市委办公厅帮扶集团成员单位之一,充分发挥“双高”建设学校资源和平台优势,为服务乡村振兴做好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一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三个“精”谋划和开展相关具体工作。

一是深入了解情况,精准问诊施策。调研团以集中座谈、走访交流等形式与市委办公厅帮扶集团驻点帮扶干部,酉阳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花田乡、楠木乡、板溪镇、铜鼓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村支两委干部等进行深度对话,全面掌握各级的乡村振兴工作情况,了解不同下辖区域的产业基础及特色。在充分了解帮扶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落实落细帮扶措施。据了解,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市场营销推广门路不通畅、资源开发与产品打造技术力量薄弱、种植和加工不成规模等因素构成了乡村旅游和农业发展的短板,加之农民的文化层次不高,职业技术水平偏低,相当一部分问题面临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窘境。  

二是对症下药治标,精确把控帮扶节奏与剂量。问题聚焦需求具体,学校量身定制了一套详细的帮扶工作方案,兼顾“一体化”与“分步走”,统筹实施组织振兴、教育振兴、文化振兴、科技振兴、经济振兴等五大振兴”计划,在上一阶段基础上,确保农业科技研发、技能培训、支部联建、宣传拍摄与制作、道路和场馆建设、产品设计及加工、直接消费拉动、硬件捐赠等帮扶功能结构更加合理化,侧重于提升乡村自身“造血”能力,真正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科技振兴,实现乡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三是落实长效机制,精细护航帮扶全程。徐益副书记在调研路上表示,“收效良好的帮扶行动必须体现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要针对突出问题寻找最合适的解决办法,要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大背景大趋势,适应当地实际情况,适应资源和产业特征”。这就要求学校在帮扶过程中献出“独门绝技”,更要把“长期”和“对口”两个要求落到实处。

首先是资源对口。学校党委组织部全面指导驻村干部开展帮扶工作,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学校拥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各1个,重庆市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共5个。依托重点党支部建设以及各二级学院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建设工作,与对口村镇的党支部结对共建,在基层党建、社会心理服务、创业就业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与志愿服务等方面助推乡村振兴。此外,引入专业人才对口帮扶乡村特色产业建设与发展也是一大亮点。楠木乡红庄村以旅游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撑,先后获得“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首批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学校特意派驻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长期从事农村旅游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家麻红晓担任该村的第一书记,以期在该村现有产业基础上,加快推动以“旅游+”为核心的现代旅游业发展,以局部景点带动全域旅游,从高速增长向优质发展转变,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增收。

其次是专业对口。乡村制造业迈向集约化、智能化是产业振兴的应有之义。6月9日,正值调研团在酉阳期间,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到校调研,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校立足装备制造大类,以信息技术加持,支撑新经济下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专业设置与国家战略和重庆支柱产业契合度达92.5%,能在服务乡村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中挑重担作贡献,有效填补乡村制造业加工业的“空壳状态”。另外,学校开办的旅游、设计、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能够深度打通旅游服务、文创产品设计、产品营销、“非遗”文化建设与传承等产业链、文化链上各环节,最大化发挥生态和人文效益,使当地百姓因地制宜、因地受益。

除此,还有相应的管理对口。在学校统一调度下,各职能部门进行帮扶项目的归口实施与管理。例如,相较于脱贫攻坚阶段,乡村振兴对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周期、规模及系统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计划实施“1+4+N”教育培训帮扶计划,并与酉阳职教中心进行校校合作,开展“3+2”专业合作,师资能力提升培训,人才专业培养指导等;对在校学生提供发展专项资助,对有意愿的农民子女提供专项报考指导等,逐步构建服务支撑乡村振兴的教育培训体系,培养乡村振兴所需技术技能人才。此项帮扶计划由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归口负责,并纳入部门工作要点与绩效考核,从制度和流程上确保帮扶机制长效运转并发挥实效。最终以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开新局,以“五大振兴”在乡土乡情中全面落地开花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创新开辟和走好校地共建共融、互促式发展的良好循环路径,助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走访调研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和人居环境 

 

开展座谈

 

 慰问驻村干部

 

合影留念

 

/文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