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评车、购车无忧。欢迎来到汽车性能评价与选购课程。我将从课程基本信息、课程设计、课程建设、课程实施、教学环境、教学效果和特色创新等七个方面为大家做介绍。
一、课程基本信息
《汽车性能评价与选购》是国家双高专业群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课程。课程总计40学时,2.5学分。
课程由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国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核心成员、全国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大赛获奖教师,携手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重庆通源宝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营销师,校企双元倾力打造。课程为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双高专业群等项目建设成果,同时也是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课程、重庆市在线精品课程、重庆市课堂革命典型案例重点建设项目课程。
二、课程设计
依据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对接汽车销售新规范、新媒体营销新业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结合汽车营销1+X证书和国赛竞赛标准,融入爱国、法制、服务、环保等思政元素,校企共建“岗、课、赛、证、思”融合的模块化课程结构。
按照汽车销售能力发展规律,纵向阶梯递进,构建“结构参数基础认知、使用性能专项评价、选购方案综合推荐”3个模块。聚焦企业三新,横向延伸扩展,组织15个项目。根据内容的深度广度合理分配课时。
三、课程建设
(一)建设历程
课程依托长安与广汇两大产业学院,从2018年开始,历经五元融合课程重构、数字化资源开发、混合式课堂改革、双语课程建设等四个建设阶段。
(二)资源建设情况
校企共同开发原创资源189个,实现了知识、技能点全覆盖。其中线上资源158个,含视频、动画、微课、虚仿等66个,共499.7分钟。
(三)资源特色
(1)建设实用性、趣味性资源,突破教学难点。例如通过虚仿资源解决性能测试高投入,难实施、难再现、难观摩等问题;通过趣味动画呈现新能源汽车复杂的结构原理知识。
(2)注重资源包容性,适应差异化学情。例如既建设了“解密发动机参数奥秘”等有专业深度的基础资源,也开发了“你不知道的用车小妙招等”应用性强的拓展资源,适应在线课程受众广、基础差距大学情。
(3)开发了双语资源31个,服务企业海外技术人员培训、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等国际化人才培养。
(四)内容更新
与时俱进国家新政策、汽车新技术、销售新理念、企业新案例,根据教学反馈情况,动态更新资源。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组织与安排
课程总体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思路,构建“双性兼顾、三环八步四入”教学模式。由校企双师采取“线上教学+理实一体课堂教学+仿真实训”的混合式教学方式。
(二)教学活动过程
在具体教学中,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导-识-析-练-用-展-评-拓”八个步骤,递进学生职业能力。通过资源呈现、案例解析、任务引导、感悟分享、课外活动等方式,实现思政素养“入眼、入脑、入行、入心”。
(三)学习考核评价
采用线上+线下、理论+实操、过程+终结+增值的全过程一体化评价方式,其中过程性考核占比45%、终结性考核占比45%、增值评价占比10%。
五、教学环境
课程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课程主要在有交互式一体机、白板、WiFi的智慧教室里进行。实践课程则根据实训内容,在虚拟仿真实训室、整车与零部件测试中心、汽车营销模拟展厅等实训场地完成。
六、教学效果
(一)课程教学效果显著,有效支撑国家双高专业群的核心影响力。
通过线上线下混合互动的教与学,学生专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的匹配度不断提高,获得用人单位一致好评。并获职业技能竞赛全国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重庆市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1+X职业证书通过率达到98.7%。
教师获教学能力大赛全国二等奖、重庆市一等奖各1项,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优秀指导教师2项。
(二)课程服务范围广,引领示范作用明显。
1.课程支撑431个院校、企业单位的9463人在线教与学;配套的国规教材两年累计发行2万余册;团队承担了17所省内外职业院校的专业和课程建设帮扶指导;指导服务省市级、国家级竞赛31次。
2.课程资源用于长安等企业200余名员工培训。
3.响应国家扩招战略,面向158名扩招班农民工、下岗职工教学。
4.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人才需求,培训海外员工124人;服务俄罗斯、巴基斯坦等6个国家23名技术人员参加长安海外经销商技能竞赛;培养中-老熊猫学院留学生17名。
5.此外,课程成果在全国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展示,被机械教育等媒体报道。
七、特色创新
创新一:“课随产出、校企同行”,联合开发、动态建设“岗、课、赛、证、思”五元融合的课程内容与资源。
创新二:“教随学动、师生协同”,采用“三环八步四入”的教学模式,学情精准化、教学精细化,实现职业能力与思政素养双线提升。
创新三:“资随需新、数字赋能”,根据产业和学员需要,建设数字化资源,通过“培育国际化人才出海就业,培养海外留学生,培训企业海内外员工”等多元渠道,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