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数智青春”社会服务实践团开展了为期3天的“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党总支书记王璐烽为实践团授旗,鼓励大家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作风投身基层服务,让青春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生动实践中绽放绚丽光彩。

实践团在渝北区富民路社区开展“社区除尘,绿筑行动”劳动实践活动。大家清理垃圾、搬运杂物,不一会儿原本杂乱的社区商业街焕然一新。实践团化身宣讲员向居民宣传环保理念,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爱护环境的观念。

实践团还开展了“童心永驻,创意无限”儿童关爱帮扶活动。手工绘画、棋艺互动让社区儿童感受到暑期的欢乐与温暖,更让孩子们在丰富的互动中感受社会关怀。

在“义剪进社区,温暖邻里心”便民服务活动中,实践团邀请了2名理发师进行义务剪发,对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与此同时,一场“守好钱袋防陷阱 擦亮双眼辨骗局”的金融反诈宣传活动也在社区广场开展。通过摆放展板、发放手册、现场讲解等形式,向居民揭露冒充银行客服、虚假投资平台、刷单兼职等典型诈骗案例,用通俗语言剖析诈骗套路,让居民提高警惕。

实践团还开展了“情暖桑榆,智伴夕阳”慰问老人行动。 成员们分组前往多户老人家中进行走访,通过与老人亲切交流,成员们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健康情况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老人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实践团在王朴烈士纪念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他们通过敬献鲜花、诗歌朗诵、重温誓词等方式寄托哀思,让实践团成员在红色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会上,王璐烽勉励同学们要以坚定的步伐、务实的态度和高效的行动继续为志愿服务贡献青春力量,把在“三下乡”活动中收获的成长与感悟转化为持续服务社会的动力。实践团代表们依次分享了自身经历与感悟。夏子涵回忆起义务剪发活动时表示,居民们排队等候时的期待眼神与剪发后的满意笑容,让他深刻体会到“微小服务也能传递温暖”的价值。吴畅讲述了入户关怀老人的点滴,陪独居老人聊天、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做卫生时,老人们紧握她的手说“谢谢”的瞬间,让她读懂了陪伴的意义。赵宁则分享了开展关爱儿童活动的故事,从教孩子们画画到陪他们下棋,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她明白“守护童真也是一种责任”。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扎根基层、服务社会,让“三下乡”的青春力量鼓舞更多的青年学子主动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在深入群众、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坚定信念、增长才干。

供稿: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
通讯员:陈影
审核人:王璐烽
编辑: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