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气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泓吉带领学院师生组成“电”燃薪火实践团,奔赴企业、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基层社区开展内容丰富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校企党团联建 共筑育人生态
“电”燃薪火实践团走进重庆重变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党团联建活动。重庆重变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综合办主任宋益彬,电气设计组组长兼施工项目经理石胜瑶、成套技术部经理刘红,校企共建办公室副主任莫孝均等领导和技术专家热情接待了实践团一行。
座谈会上,宋益彬介绍了企业在电气领域的发展历程、技术成果及“党建+生产”特色工作模式。陈泓吉介绍了学院党建引领下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科优势等情况。技术专家们结合自身参与的重大电气项目,深入剖析了成套设备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要点以及行业前沿动态。实践团的同学们认真聆听,围绕智能电气发展趋势、职业技能提升路径等问题与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校企将围绕组织共建、队伍共育、资源共享等领域,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技术攻关沙龙、青年志愿服务、清廉校企共建等活动,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随后,同学们走进企业生产车间,参观了电气设备从零部件精细加工到整体组装调试的完整流程,深入了解变压器、成套电气等产品的技术特性与制造工艺,真切感受到“工匠精神”在每一道工序、每一次操作中的具象展现。

电气工程学院与重庆重变电器有限责任公司代表签订校企党团联建协议

校企双方共同为“党团共建合作单位”“职业技能实践基地”揭牌
红色研学铸魂 清廉教育塑形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廉洁文化,实践团以“红色教育+廉洁教育”双轮驱动模式,走进铜梁区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开展主题研学活动。 在邱少云烈士纪念碑前,全体人员肃立默哀,向烈士敬献花束,师生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彰显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坚定决心。 在纪念馆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步入烈士事迹陈列馆。当全息投影技术重现的“391高地”战场场景时,当听到“烈火焚身20分钟,邱少云纹丝不动”的话语时,许多同学红了眼眶。通过250余件实物、图片展陈,同学们深入了解了邱少云从贫苦农民成长为革命战士的历程,纪念馆内展示的革命先辈简朴生活的物品与清廉家书,让大家深刻感受到“清正”二字的厚重分量。活动后,实践团成员围坐在一起,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实际,探讨了如何弘扬和传承红色基因,以及廉洁教育对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实践团走进铜梁区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开展主题研学活动
校地协同发力 服务乡村振兴
实践团还走进了铜梁区东城街道姜家岩社区,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社区书记康笃位热情接待了实践团一行。康笃位以“基层治理的实践与展望”为题,系统介绍了姜家岩社区在党建引领、民生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成果,表达了与高校携手构建“校地共生”生态的坚定决心。陈泓吉介绍了学院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志愿服务等领域的主要成就。双方就社会实践基地共建、青年志愿服务品牌打造、社区治理智能化升级等内容达成共识并签订合作协议。
此外,实践团还开展了“竹趣横生・童享非遗”竹编DIY活动。同学们以生动的故事串联起竹编技艺的历史脉络,让孩子们在趣味讲解中感受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实践团成员耐心示范挑、压、编、织等基础技法,手把手指导孩子们编制竹篾、搭建框架,让孩子们在一次次尝试中逐渐掌握技巧,将普通竹篾蜕变为小巧的竹编风铃挂件。在“义务维修进万家·真情服务助振兴”主题家电维修活动中,团队成员凭借专业知识和技能,精准诊断并解决各类小家电问题,化身“科普讲师”向居民讲解小家电日常保养技巧,针对老年群体,一对一地演示如何安全更换台灯灯泡、清理电风扇滤网等。团队成员们还化身“河小青”志愿者,在铜梁区解放路步行街旁的河道两岸开展环境治理行动,清理沿河岸弃物,向市民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垃圾不落地、河道更美丽”的理念。


电气工程学院与姜家岩社区签订“青春赋能校地共建・同心共绘振兴蓝图”校地共建协议



实践团开展“竹趣横生・童享非遗”竹编DIY等系列活动
供稿:电气工程学院
通讯员:王东颖
审核人:陈泓吉
编辑: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