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要闻 > 正文

【学院动态】学校建筑工程学院坚持“三个强化”引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作者:冉桐 点击数量:时间:2025-05-22

学校建筑工程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搭建“一幢一品+一轴三进四联动”培育模式,形成学生社区与学院协同理念,通过党建引领、服务下沉、文化浸润、学生自治等路径,健全学生管理机制,强化宿舍文化建设,将学生社区打造为思想引领、成长服务、文化育人的前沿阵地。

强化顶层设计,全面加强党建引领

一是践行“头雁领航”“党团学”三线联动。学院成立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构建“党总支、支部线——学工线——团学线”三线联动机制。学院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学生社区一线联系学生。通过落实党总支书记上好“开学第一课”、院长讲授专题党课、领导干部定期入驻“一站式”学生社区走访调研、举办“书记有约”等举措,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二是建强基层战斗堡垒,组织体系下沉。实施党建进社区、党建进楼幢、党建进宿舍“三进”制度。组建“‘创青春’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在社区内设立党团活动室,组织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开展“读原著、学经典、作表率”系列活动,举办读书会、讲座等活动16场,将党的领导延伸至学生社区各角落。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引领作用和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支部结对共建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治理,加强学生政治熏陶、思想教育、品德培育、日常管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家”。

三是培育党建工作品牌,强化党建特色。成立“红岩先锋示范班”,培养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共49名。通过开展理论学习研讨、实地参观和文化展演等方式,深刻领悟红岩精神,传播红岩文化。联合教师党支部、校企合作单位深入基层一线走访调研,持续完善育人机制。培育党建志愿服务品牌,联合校外企业构建系统培养体系,让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实现“参与—组织—策划”三级能力跃迁,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实践育人长效路径。

强化全员育人,凝聚社区育人合力

一是聚焦核心职责,辅导员扎根社区。学院学工办入驻“一站式”学生社区“德匠工坊”,建立“问题受理—分类处置—跟踪反馈”全链条服务流程。通过谈心谈话、走访宿舍、驻校值班、考勤点名等举措,强化安全教育、文明素养养成教育,全面掌握学生思想与生活状况,及时帮扶学业困难与经济困难学生。

二是强化学业导师育人铸魂力量。选聘9名专业教师(含7名博士)组建学业导师团队和技能证书备考小组,推动学业导师下沉至学生社区,精准定位学生需求,开展差异化指导,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社区开设“学术沙龙”“专业技能工作坊”等活动,每学期4次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和学科竞赛。学业导师深入学生社区,开展就业指导和谈心谈话,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和人际关系矛盾。

三是构建网格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学院—社区—楼栋—楼层—宿舍”五级心理健康管理模式,成立心理健康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常态化对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提升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技能水平。设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朋辈辅导队,建立社区院级心理健康工作服务中心。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学生自治管理。

强化社团功能,探索社团育人路径

一是专业赋能社区智慧建设。学院智能建造社团依托专业特色打造沉浸式实践课堂,将抽象理论转化为趣味横生的实体模型搭建课程,直观展现智能建造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应用。“理论讲解+实景体验”的模式,强化了学生专业认知,凸显了智能建造技术赋能社区服务的实践价值,有效激发了学生对专业领域的探索热情。

二是多元活动提升青年学子能力。通过开展专业宣讲、文化传承、知识竞答等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专业知识,营造浓厚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主流价值观教育。社团学生在活动策划、组织中提升了创新思维、沟通协调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

三是精神文明建设营造社区氛围。通过开展书香美苑、阳光体育、职业规划、宿舍风采展示等主题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对党员宿舍、文明宿舍、内务规范宿舍、退伍士兵宿舍进行统一挂牌。全年学院文明宿舍创建率超过90%,达标率超过95%。其中,46个宿舍获评“文明宿舍”,8个宿舍获评“党员示范宿舍”,6个宿舍获评“示范标杆宿舍”,用榜样树立“典型带路、赶超先进”的社区文化氛围。

供稿:建筑工程学院

通讯员:冉桐

审核人:周庆

编辑: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