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坚强领导下,我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决策部署,紧抓就业工作关键期,“三线”并进,整体发力,全面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以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为主战线
一是构建“一盘棋”就业格局。强化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就业工作推进会,制定分阶段就业工作目标,每周通报、重点提醒、严格考核,压实工作责任。充分调动就业干事、辅导员、班主任等群体就业工作积极性,不断凝聚工作合力,营造全员促就业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出台《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届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方案》《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方案》《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工作奖励绩效实施方案》等配套方案,建立全员参与促就业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就业创业、产教融合任务落实、考核评价等工作。
二、以强化资源拓展,增加就业岗位为保障线
一是聚焦产业资源,拓展就业平台。落实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校院两级班子先后带队赴北京、江苏、武汉、浙江等地开展访企拓岗工作,累计访企100余家,拓展岗位1100余个,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支撑。加强与各地就业部门、产业园区对接,联合开展“智慧台州·百校引才”“两江名企校园行”“2023届毕业生春季校园双选会”“北碚区百万英才兴重庆高校巡回引才活动”等大型双选会,参与单位300余家,提供岗位4200余个。紧抓教育部2023届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举办面向2023届毕业生的专场线下招聘会178场、线上招聘会665场,提供岗位39000余个。二是促进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协同合作。学校17个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成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唯一立项对接的高职院校。坚持以产助教、产学合作,学校与两江新区联合申报重庆两江新区产教联合体,助力人才培养、创业就业。开展更深层次、更全方位、更高质量的校政合作,与枝江、宜兴建立人才工作站,着力推动校政双方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2023年学校合作企业增加到1000余家,成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贵州飞机工业集团、华为、长安等单位在重庆地区高技能人才录用重要基地,在健全就业渠道、精准供需对接、建立实践基地等方面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依托高质量产教合作,学生收益面大、受益程度深,毕业生获得社会高度任何,毕业生中涌现了李云、青增泰等多名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全国劳模等大国工匠和优秀企业家。三是依托创新创业平台,不断激发大学生创造力。通过校企、校地、校校合作共建大学生实习基地,建立顶岗实习合作企业2000余家,实施推广“平台+项目”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掀起校园创新创业热潮,育人与创新成效显著。
三、以强化指导帮扶,分类精准施策为生命线
一是助力精准就业,建立帮扶台账。通过“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管理体系,持续关注重点群体,对困难毕业生等群体加强重点帮扶和人文关怀,建立一对一帮扶台账,为学生提供“四个一”就业帮扶,精准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动态。牵头组织成渝双城经济圈就创联盟建工交电分盟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7000余名学生开展就业力诊断及就业能力提升训练营活动。二是开展就业活动,提升服务水平。组织100余人参加SCPC认证、GCT生涯团体辅导师认证等培训,打造专业师资团队。组织企业专家、优秀校友开展就业沙龙活动,持续扩大就业指导覆盖面。成立“匠星”生涯咨询工作室,围绕职业定位等开展一对一咨询,不断提升就业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三是落实国家政策,拓展就业路径。学校120余名学生报名参加“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150余名学生积极响应祖国号召,自觉接受祖国挑选,奔赴军营锻炼成才。2名师生荣获重庆市“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